擦亮伏羲始祖文化首位品牌 提高天水文化软实力十举措推动伏羲始祖文化在传承保护中绽放光彩
擦亮伏羲始祖文化首位品牌 提高天水文化软实力十举措推动伏羲始祖文化在传承保护中绽放光彩
新天水讯【记者陈少娟 张志军】近年来,天水市采取十项举措,大力推动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持续深挖以伏羲文化为代表的始祖文化内涵,着力打造独特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不断擦亮伏羲始祖文化首位品牌,提高天水文化软实力。
一是国家和省上高度重视。自1988年恢复首届公祭人文始祖伏羲大典以来,国家和省上高度重视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工作。2018年,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讲好伏羲画卦故事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伏羲始祖文化创新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职责使命。2013年,省委、省政府明确建设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2022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了天水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打造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的部署;省“十四五”规划提出 “进一步扩大公祭伏羲大典国际影响力,打造黄河流域中华人文 始祖发源地文化品牌”。今年3月份全国两会上,“建设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上升为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2098号提案。
二是强化项目引领支撑。伏羲始祖文化相关遗迹景观得到有效保护,伏羲庙部分古建筑群修缮工程已经国家文物局批复立项,主要对伏羲庙主轴线的五座古建筑进行保护修缮,该工程已于今年6月启动,预计明年5月完成。伏羲庙景区停车场及游客服务中心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预计今年11月底完成主体封顶。启动实施卦台山遗址保护和基础提升改造项目,其中一期卦台山遗址保护修缮工程已启动建设并完成工程量的40%。重点推进大地湾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卦台山遗址保护修缮、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进度。
三是传承保护成效明显。坚持以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为抓手,不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开展以伏羲文化为代表的始祖文化挖掘研究,全力做好伏羲始祖文化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太昊伏羲祭典”被 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秦安女娲祭典”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伏羲庙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圪垯川遗址入选2021年“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四是深挖伏羲文化内涵。截至2023年伏羲文化论坛已举办22届,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累计1600多人参加会议,征集论文780余篇。先后成立了天水市伏羲文化研究中心、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伏羲学院、伏羲文化研究院、天水伏羲文化促进会等研究组织,出版专著38本,发表重点论文480余篇。与国内相关高校、文化机构合作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论坛,开设面向大众的“伏羲讲堂”,不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前来作专题讲座,编辑出版伏羲文化专著,推动伏羲文化研究向深层次、多角度发展。
五是讲好伏羲画卦故事。围绕人文始祖、一画开天、肇启文明等主题,推出一批以伏羲文化为主题的歌舞、戏曲等文艺精品。完成秦腔剧《伏羲伏羲》剧本创作。推荐影视剧《大哉羲皇》VR沉浸式体验数字互动影院、舞蹈祭祀乐舞《羲皇颂》等剧目申报文艺创作扶持项目。举办“伏羲杯”原创歌曲大赛征集评选活动,共评出13首获奖作品。市西秦腔研究院创排的《伏羲太极八卦鼓》,受到观众热捧。在新天水、直播天水等市内主要媒体平台开设专题专栏,发布伏羲文化图文、视频等信息,推出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精品旅游线路。
六是打响伏羲文化品牌。“节会”相继被评为“全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活动之一、“中国十大民俗类节庆·最具文化传承奖”等。伏羲文化论坛、第五届国学大典甘肃论坛、AI 算力高峰论坛等多项研讨活动及一系列宣传推介、展览展示和文化艺术活动,搭建了合作交流平台。同时开展“太昊伏羲祭典保护传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流动展板“进乡村、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普及伏羲文化知识;开发“千秋圣祀”精品课程,开展研学活动,开通了“老梁说易”直播栏目,向线上观众及线下游客解读周易知识、普及伏羲文化。
七是加快推进规划落地。2022年年初,启动了《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规划》《伏羲庙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规划》编制工作。市政府多次召开以伏羲庙景区为核心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编制座谈会,会议要求各相关单位从大局意识、资金保障、争取支持、评定标准、硬件设施、宣传力度等方面共同推动伏羲庙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工作。
八是不断加强立法保障。坚持把立法工作同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天水市伏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将于2023年11月1日正式施行,对凝聚海内外华人情感认同、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标志着我市伏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进入了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九是深度推进文旅融合。深挖始祖文化资源禀赋,打造羲皇故里寻根祭祖游等7条特色线路满足不同游客需求,在伏羲庙传统旅游模式基础上推出了寻根祭祖、蜜月祈福、学生研学三大类研学旅游项目。鼓励引导各类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以伏羲始祖文化为重点的文旅产业发展,加快伏羲始祖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生产,把工艺美术、文物复制品、民间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作为文创产品的研发方向,结合古建筑构件、精品文物,创作开发800余种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注册113个伏羲文化相关商标、16项相关专利。策划推出伏羲女娲养生宴、羲皇盛宴等主题餐饮。
十是宣传推介精彩纷呈。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全方位组合开展宣传,特邀贾平凹、丹增、阎崇年等文化界名人出席活动、开展讲座、编创歌曲。利用各类社会宣传载体、各类网络平台、社交平台和海外网络平台以及文化交流、招商引资,依托融媒体,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开展伏羲文化宣传,不断扩大伏羲文化的影响力。2023年公祭大典期间,实现了央视国际频道现场直播,在《新闻联播》《海峡两岸》《走遍中国》专题片、纪录片中集中报道宣传,大典期间,来自中央、省、市多家主流媒体进行现场报道,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展现公祭伏羲大典盛况。
1、凡注有“新天水讯”的稿件,均为天水日报社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天水”,并保留“新天水”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天水客户端(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