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水微评丨写总结:不妨多些“人工”,少些“智能”
新天水微评丨写总结:不妨多些“人工”,少些“智能”
□新天水评论员 年葆东
年终,写工作总结应该是一些单位、职工的一项“必修课”,躲不过,推不掉,于是,在写的过程中,便有了一些东抄西凑的非“人工”总结出炉。而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人工智能应运而生,一些普通员工依赖“智能”软件,写出“作为一名县级干部”的“智能”总结便也出现在了领导的案头,成了一个笑话。
撰写年终总结是回顾过去一年工作的宝贵契机,目的在于梳理成果、剖析不足、规划未来,对于单位和个人都是成长进步的好办法,如果过度依赖智能工具,比如直接套用AI生成的模板或内容,就难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不能够深入挖掘工作中的细节与本质,达到写总结的目的。
写总结,要有自己的“人工思考”,这是“智能”替代不了的。通过深度思考,我们可以从一年的工作中提炼出真正有价值的经验教训,而我们一年的亲身经历,只有通过深度思考才能被准确唤醒,成为总结中有别于他人的亮点。同时,真正“人工”出的总结是有温度和态度的,真人真事,真情实感,与领导、同事交流时能拉近彼此距离,引发共鸣。而“智能”生成的内容虽看上去条理清晰、语言规范,但却往往会因“放之四海而皆准”缺乏情感,令自己都觉得因太“完美”而索然无味。
每个单位、每个岗位、每个人的工作都有其独特之处,自己干的,自然对成功时的喜悦、面对失败时的沮丧有着别人难以感同身受的滋味,只要我们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以恰当的文字去表述,就能够让领导准确了解我们的工作价值与贡献,为自己的工作评估提供一份有力的依据。
当然,是否“人工”,是否“智能”,不仅仅是个人撰写年终总结时的态度问题,所谓“上有所好”也是下面员工写总结时,选择是否“人工”是否“智能”的一个关键所在。上面不听空话、套话、假话,平时多看实效,多听实话,不以看总结为考察工作的唯一途径,下面递不递交总结都能对每一个人有清楚的了解和准确的评价,如此之下,那些挖空心思通过“智能”为自己的工作“美颜”的总结自然就没了市场,而写不写总结其实也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1、凡注有“新天水讯”的稿件,均为天水日报社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天水”,并保留“新天水”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天水客户端(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