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博物馆:赋彩美好生活
观点|博物馆:赋彩美好生活
□ 何喜田
中宣部、国家文物局等9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为指导,强化、突出博物馆的教育、服务功能,要求各博物馆优化传播服务,为全球博物馆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三年来,天水市各博物馆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优质传播传统文化,提升服务品质,赋彩美好生活。
天水市博物馆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伏羲庙讲话为指引,充分挖掘文物、非遗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传承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永励后人。今年11月18日,“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展,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唐·鎏金十一面观音铜造像”惊艳亮相,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历史的情感与时代的精神完美地融合在璀璨的文物中,让中法友谊更加牢固更有活力。三年来,天水市博物馆相继推出伏羲文化、始祖文化主题社会教育项目,配套相应的鼓励和优惠政策,让更多游客在活动中体会祖先的智慧和创造,不断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行走的大学校。张家川县马家塬车舆博物馆,是一个以目前中国仅有的战国西戎车舆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自2023年8月开馆运行以来,展出了张家川县马家塬遗址出土的车辆遗迹复制品,再现了中国早期造车技术及用车礼仪,在学界、游客中引发强烈反响。同时,张家川县博物馆以馆藏特色文物为窗口和媒介,实现研究成果从专业小众向普通大众的转化。他们利用假期、特殊节日,先后推出以数字手段为支撑的“沉浸式”“体验式”“参与式”体验。文博专家李翀说:“这样的体验,提高了展览的趣味性,提升了文物的教育功能,也激发了游客们的家国情怀。”
推进多维协同,拓宽博物馆教育手段。麦积区博物馆以展览为核心,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辅助以名家讲座、专家讲解等形式,力争让文物动起来、活起来。今年7月,“定曜天下——定窑瓷器精品展”在麦积区博物馆展出,130件(套)文物瓷器以“定窑之名”“定窑之精”“定窑之美”“天下大白”四个单元,全面展示定窑的历史沿革、独特工艺、装饰手法、造型艺术以及深远影响,先后有数万观众踊跃观展,他们在了解定窑发展历史、辉煌创造的同时,也通过一件件精美的瓷器体悟到古代艺术的美感。
新近出现的博物馆研学,在“游”与“学”间,更加注重文物与观众的密切连接,让观众徜徉在灿烂辉煌的文物中,体会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天水市各研学社积极组织客源,深度贯彻馆校合作,针对不同学龄,开发和推广兼具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的系列博物馆研学课程。今年6月20日,“漫步羲皇故里·溯源始祖文化——2024陇台大学生文化研习营”开营,来自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的36名两岸师生,奔赴龙城天水开展为期5天的文化艺术研习交流活动,他们参访伏羲庙,参观麦积山石窟等,携手同行古丝绸之路,感悟伏羲文化,留下美好记忆。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玉苏甫江表示:“研习交流以文促融、以史促融、以情促融,为两岸融合发展汇聚了青春力量。”
近年来,“博物馆”逐渐成为热频词,并成为人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市上下通过大馆带小馆和专题陈列馆等,以临展、巡展、借展、联合办展等方式,把优质的文博资源不断输送到百姓生活中,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补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营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今,随着文化建设的深入,让文化遗产绽放出时代光彩,赋彩美好生活,已成为文化自信的表达,也成为文脉传承的新内涵。
1、凡注有“新天水讯”的稿件,均为天水日报社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天水”,并保留“新天水”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天水客户端(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