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天水解放70周年,天水日报社于今年7月推出“忆往昔岁月 看今朝变化”——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天水解放70周年系列宣传报道,今日天水日报社融媒体刊发第五期《寻访光辉足迹 重温解放记忆》。
秦安,自古是关陇咽喉、交通要道、陇东南历史文化名城。曾经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中攻取县城北上的必经之地,在这块热土上,留下了革命先辈浴血奋斗的足迹,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秦安,曾经也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浴血战场,在那里,秦安地下党员和地下党组织为现今的秦安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9月18日,天水日报社融媒体新闻周刊采访组追寻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前往秦安这片革命热土,在秦安县解放纪念馆、党史办公室等地重温了秦安解放时的感人事迹和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同时,记者还深入挖掘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秦安县在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建设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普通百姓讲述和史料记载,了解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秦安县是如何在经过艰苦奋斗后成为翻身做主,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新秦安。
叶春丽:讲好故事传承精神
□记者 邵兰霞
“我们八零后这代人,都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长大的,国家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变化历程。”叶春丽说,拿小时候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好吃的不是一种固定的东西,而是一个代名词。小时候,好吃的对我而言就是一个罐头、一块饼干,或者是一块面包。“五分钱就可以吃到一个棒棒糖,那时候会觉得很满足。”
在叶春丽心中,好吃的就是一瓶鹌鹑蛋罐头。她姐妹四人,家庭并不富裕。她爸爸平时没有个象样的杯子,有时买个鹌鹑蛋罐头,几个姐妹吃完蛋玻璃杯她爸爸留下喝水。玻璃瓶冬天一装热水就炸,小时侯的叶春丽特别希望爸爸的杯子能多炸几次。而现在,她的孩子看到鹌鹑蛋只吃一两个就不愿意再吃了。“小时候,好吃的一般都是过节才能吃上,现在老百姓都富了起来,生活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天天都在过节。”
叶春丽的记忆中,童年一直可以吃到桃、苹果。八十年代秦安桃子品种不多、产量不高、因交通不便等因素影响农户的果子卖不上钱。“我至今记得小时侯卖桃子的情形,我和妈妈前一天晚上把桃子摘好,第二天早上六点就到收购点排队,如果排到后面,桃子可能卖不掉,客商装满车后,卖不掉桃子的果农直接将桃子倒进河里。现在不同了,村村通上硬化路,客商直接将车开到了果园装箱,随着电商的出现和快递的发展,全国各地的人都能吃到秦安的蜜桃,而且四十八小时就能从田间到达消费者的舌尖。新鲜的水蜜桃价格一斤卖到七八块钱,销售非常快,果树都成了村民的摇钱树,老百姓真的是富了起来。”叶春丽说
改革开放以后,叶春丽家也悄悄发了生变化。住上楼房,洗上热水澡,这些在叶春丽小时候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她家的房子也由原来的平房换成了2层小洋楼。“我家是村里最早盖楼房的,村民当时很羡慕,现在家家都是小洋楼,生活的比城里人都好,改革开几十年,我的家乡的变化特别大。”
叶春丽的爸爸从15岁开始跑车,他家在1979年买了第一辆车,到他四十多岁,叶春丽的爸爸在二十多年间换了五六辆,车也从最早的四轮车,到康明斯一个比一个好,她们的生活也随着车的变化越来越好。
叶春丽是秦安解放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那一段红色革命历史,她百讲不厌,她一遍一遍的讲述,希望聆听者能用心去体会,去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我有责任和义务讲好红色故事,纪念馆从2012年8月1号正式开馆以来,每年接待的人次达到三万多,除了各单位职工,机关干部,还有普通百姓、学生等,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把接受红色教育当做一种精神洗礼,我觉得所有的努力是值得的。”叶春丽说,革命先烈勇于奉献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挖掘更多的历史,补充到讲解中,也使自己的讲解能够更加精彩。”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带着孩子走进纪念馆,他们也从走马观花转变为认真聆听,有时一场讲解下来,时间长达两个小时。”叶春丽说,讲好故事传承精神,是我做好工作的根本。